大家都知道資訊安全很重要,但有些似是而非的說法常造成資訊安全推動的困難。最常聽到的是:「推動資訊安全會增加工作負擔,並影響組織的正常作業。」
因此,企業主或資訊管理人員常存僥倖之心,以為資訊安全事件不會那麼巧地發生在自己身上,因此降低它的優先順位,等到事件發生就後悔莫及了。其次,許多人誤以為資訊安全問題可以「一次」解決,只要建立起完美無缺的防禦體系,就可以高枕無憂。事實並非如此,今天安全的東西可能明天就被破解了,資訊安全是永不停止的攻防過程。另一個常聽到的謬誤是認為資訊安全單靠產品,只要有功能強大的防火牆(firewall)與防毒軟體(anti-virus)就夠了。事實上,單靠產品的效果有限,必須結合相關人員的資訊安全認知與訓練。資訊安全是一種取捨推動資訊安全需要投入人力、物力,同時可能犧牲部分人的方便、自由、甚至工作效率,所以主其事者應該採取比較務實的做法來化解組織的反彈與阻力。
天下沒有絕對完美的防禦,因此資訊安全是一種「取捨(tradeoff)」。應在有限的條件下,將資源投資在最容易受到攻擊或是對組織衝擊最大的安全弱點上。例如,一家五位員工的小企業可能最該做的是為每台電腦安裝防毒軟體,而不是花幾千萬元建構一個安全營運中心(Security Operation Center, SOC)。
另外,防禦措施需要在「安全」與「便利」之間做合理的取捨。過度防禦會造成使用者的不便,反而違背資訊科技帶給人便利的初衷。有一家企業安裝了安全性極高的門禁管制系統,員工進出任何門都需要刷卡並輸入PIN 碼。公司追求高安全性的立意甚佳,但由於操作不方便,員工乾脆不關門,反而形成始料味及的安全漏洞。